第十九章 故事有三-《小生意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让小班班最为记忆尤新的故事有三个。
    第一个故事,    叫《肥肉比瘦肉要精贵》。
    故事发生在斐国琛上小学之前的那一年。
    小琛琛出生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。
    家里又是匮乏年代比较穷的。
    就过年可能可以吃上一顿肉。
    上一句话的重点,    是【可能】这两个字。
    有一年,离过年还有两天的时候,    这个可能,变成了确定。
    于是,期待已久的小琛琛就自告奋勇要去帮忙卖肉。
    卖肉的人问小琛琛要买什么肉。
    小琛琛豪气干云地说:“当然是最好吃的。”
    于是他买回来两斤腱子肉。
    结果就被暴揍了一顿。
    同样的钱。
    买瘦肉,    吃个一顿两顿就没有了。
    买肥肉,    切了熬成油可以撑好久。
    一年到头都没有吃过几顿饱饭的人家。
    过年不存点油,一整年的油水就都不要想了。
    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,    小班班还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小暖男。
    会非常孝顺地把自己碗里红烧肉,    比较肥的那个带皮的部分,    全都扒拉下来,    放到老爹的碗里给他下酒。
    也不管时代是不是已经来到了中年男人多半都会三高的年代。
    这是小班班第三喜欢的故事。
    他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有两个。
    原因一:小琛琛在故事里被暴揍了一顿。
    原因二:小班班打小最讨厌的就是肥肉。
    第二个故事,叫《猪粪小能手》。
    这个故事,是从斐国琛上小学开始讲的。
    小琛琛上学和放学的路上,都会顺带着去捡猪粪。
    那时候还有个专业术语叫积肥。
    说是捡多了就可以给家里赚取一种叫“工分”的东西。
    而且,只有猪的粪才是“吃香”的。
    同样是粪,牛的就无人问津。
    这个“吃香”还分地方。
    吃香的地方,小孩子出门上学,个个都带着捡猪粪的筐。
    竞争不可谓不激烈。
    不吃香的地方,猪粪就只有屎壳郎会光顾,时间久了,轻轻一碰就会变成粉末。
    小琛琛成长在一个猪粪异常吃香的村庄。
    同学们对于猪粪的竞争,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。
    和那年高年级的人比起来,小琛琛可谓毫无优势。
    于是,小琛琛另辟蹊径,每天下课就趟过一条小河。
    河对面的村子比较富有。
    那里的人,只收集猪栏里面的猪粪。
    完全不管在猪儿在外面玩耍和吃草不小心遗留的肥料。
    于是乎,小琛琛的竞争对手,从全校的同学,变成了屎壳郎。
    为了在竞争中力争上游,小琛琛练就了一手眼疾手快的本领。
    各种犄角旮旯的地方,看到猪粪,就会超光速拾取。
    同样是上学和放学的路,小琛琛每次捡回来的猪粪,至少都有其他小孩的三倍之多。
    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么大的粪之鸿沟,是因为小琛琛不仅捡猪已经释放过的内存,连还在猪肚子里的待释放内存都不放过。
    只要见到在外游玩或者吃草的猪,小琛琛就过去拼命地赶着跑,一直赶到它们释放了全部的固体内存为止。
    第(2/3)页